梅雨來臨前,不可鬆懈!


昨天華南雲雨帶通過,不少地方傳出下雨的喜訊,也有許多媒體大篇幅報導。不過,這場雨帶來的降水量其實不多。

🌧限水區域,並沒有顯著雨勢:
依照目前水情燈號,降雨量分別是:
▍分區供水(苗栗、台中、北彰化):雨量15mm或以下。
▍減量供水(新竹):幾乎無降雨;(嘉義、台南、高雄):雨量極值約50mm上下,但多數地區僅10mm~20mm。

🌧與去年同期相比,水庫水量「少了33%」:
經歷去年(2020年)梅雨少,且沒有颱風侵襲,到了現在(2021年4月25日),主要防汛水庫有效蓄水量為47,980(千立方米),而去年同期(2020年4月25日)則是71,380(千立方米)。
👉也就是說,目前主要防汛水庫有效蓄水量足足比去年同期少了1/3,也就是33%。

🌧先還去年的債,今年順利蓄水,明年才能安然度過:
水庫的蓄水,是為了讓「枯水期(11月~4月)」的我們有水可用。
然而,在目前的蓄水量比去年還少了33%的狀況之下,我們來進行以下階段性假設:
▍階段❶:要先將這短缺的水(少了近33%)補齊(來自於去年的少雨),才能回到去年「梅雨前(4月底前)」的水準。意思是,現在就算下大雨了,也只是補「去年少下的雨」。
▍階段❷:梅雨季(5月~6月,佔中南部降水量約3成5)的雨量,必須是過去的平均值或以上。
▍階段❸:颱風季(7月~9月,佔中南部降水量約5成)期間,需要有颱風帶來豐沛水量,不論是侵襲或引進水氣。
👉如此一來,2022年上半年,我們才不至於再次缺水。
沒錯,我們必須預先思考「明年」的水情狀況了,因為豐水期雨水本來就多,本來就該下雨;風險大的是「枯水期」。

🌧何時有機會下雨?
根據台灣中央氣象局(CWB)、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(ECMWF)資料顯示:
👉未來10天,將有「2」波鋒面影響:
▍鋒面❶:4/29,春雨鋒面。
本鋒面結構略好,但通過「速度快」,可能導致雨量也不多。雨勢北部最多;中部、宜花、外島次之;南部最少。
▍鋒面❷:5/5前後,類似梅雨鋒面
本預測「不確定性」尚高,但目前資料顯示,鋒面結構更好,且有滯留跡象,需要密切觀察。

華南雲雨帶逐漸結束了,在週四(29日)鋒面來臨前,降雨僅「山區」零星午後雷陣雨,或南部、東部平地零星降雨。其餘地區水氣少,天氣是多雲到晴。

久旱逢甘霖的確是人生樂事之一,但面臨嚴重旱災的我們來說:梅雨來臨前,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鬆懈。

盼請大家,持續抗旱節水!